首页

东北哈市碧凡女王严琪女王

时间:2025-05-29 16:30:38 作者:《中国记事(1912-1928)》从西方人观察视角重构民国初年社会 浏览量:97744

  中新网北京5月28日电 (记者 应妮)澳门大学历史系讲席教授、历史学家王笛的最新历史非虚构新书《中国记事(1912-1928)》近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该书通过大量一手资料、48幅珍贵历史图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西方人的视角,重构了民国初年的政治与社会变迁。

《中国记事(1912-1928)》(全两卷)书影。 人民文学出版社供图

  1912年至1928年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时期。该书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西方人的视角,来观察那个大变革时代中国的政治、社会、文化,以及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在中国的西方作家、学者、记者、外交官、旅行者,如芮恩施、杜威、鲍威尔、赛珍珠、司徒雷登、史迪威等人,从北京、南京、上海到广州,留下了他们的足迹,记载了他们对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状况和民生百态的深入观察和了解。王笛经过细密的中英文资料耙梳,发掘出中国近代历史上孙中山、陆徵祥、顾维钧、胡适等一些重要人物的事迹,并且挖掘了普通人的言行与大历史之间的关联。

  该书的全国首发分享会日前在京举行。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评论家李敬泽指出,《中国记事(1912-1928)》反复出现的“觉醒”一词,是当时观察者对中国的核心描述。这种觉醒不仅是政治变革,更体现在女性参与革命、社会观念转变等细节中,呼吁关注被传统叙事遮蔽的群体。该书充分体现了历史写作的文学性与开放性,为小说家和非虚构写作者提供了丰富素材,推动历史叙事走向大众。

全国首发分享会现场。 人民文学出版社供图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称赞这一作品以严谨的学术研究,呈现了中国近代历史的丰富细节和宏大叙事,并通过他者视角重构民国初年的政治与社会变迁,呈现了他者凝视下的中国近现代化过程。

  王笛说,过去他研究中国历史,根据的是中文资料,通过中国人的眼光来看中国的历史;现在从西方人的角度,这些来到中国的西方人观察到的中国,和中国人自己理解的中国,是不一样的。“西方人看待中国的观点是有局限的,特别是在那个时代。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他们看到的也可能是我们看不到的问题。”王笛坦言,“在使用这些资料时,一定要冷静分析哪些是他们的局限、偏见,哪些是他们的真知灼见。”(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8月30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124元 上调175个基点

宰尤迪谈到,2023年对全球经济而言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地缘政治形势多变,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全球性挑战增多,但他始终对全球经济发展前景持乐观看法。他高度赞赏中国推出的一系列高水平对外开放举措,以及为维护供应链产业链稳定畅通等作出的努力,并指出这些政策举措为充满不确定性的全球经济注入了稳定性。宰尤迪认为,今年随着一些国家通胀压力缓解以及各国对基础设施项目的持续投资,全球经济走势将更加光明。他特别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将为共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强劲动力。

【杭州亚运会】中国乒乓女团入场 观众席变身“星海”

他指出,希望协定生效后进一步推动双方在经贸、旅游、文化等领域交流。格方感谢中方对格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支持,格方重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张亚勤:将人工智能红线作为社会风险共同应对

广东省城乡规划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每年的九、十月份是传统房地产市场旺季,房企常在这个时间节点加大优惠促销,今年十月还叠加了全面取消限购等新政的影响,极大带动了有改善性需求的消费者入市。

简帛文献与中华文明的历史传承

一些人口学专家提醒,随着各省人口进入负增长,未来人口再生产进入“缩减型”已成为中国各地区的共同趋势,如果各级政府仍力求以人口流动或迁移来应对本地人口负增长,可能会因吸引人口而产生恶性竞争,一些地区的人口负增长问题得到缓解的同时,加剧另一些地区的问题。

【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代表委员履职故事】姜明:守护黑土粮仓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现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课题,推进《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中国民间工艺集成》等重大工程,出版《民艺学论纲》等专著,创办中国民艺博物馆,主编《中国民艺馆》丛书,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举办“手艺农村——农村文化产生调研成果展览”“记住乡愁”“到民间去”等专题展览。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